买球-买球(中国)

艺委会

《南京大屠杀》历史组画创作设计方案论证审议会在黑龙江伊春市举办

  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大型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创作设计方案论证审议会于8月26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专家郑工、骆根兴、俞晓夫、卢禹舜、翁诞宪、秦文清、陈国力、王少春、张延昭、薛智国,以及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茅永怀、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常州大学校长浦玉忠等相关史学专家,伊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以及书画频道、美术家通讯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大型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设计稿由买球-买球(中国)会员,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历史画画家迟连城创作。

  南京大屠杀(日语:南京虐杀事件、南京大虐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2014年确定,每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近年来,日本国内极少数人试图抹杀、掩盖、歪曲这段历史,是对国际正义和人类良知的公然挑战,与日本领导人开历史倒车的错误行径一脉相承,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型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将以油画艺术形式描绘表现侵华日军在南京城的暴行,见证历史,再现历史。在论证会上,共展出作品的2套草稿,由10张组成,描绘了日军从南京中华门进入,一直到扬子江畔血流成海而结束。其中还描绘了创建国际安全区的外国友人,以及拉贝、魏特林等保护和记录南京受难人民的形象。与会专家们从历史事实、形式语言、画面构图、人物形象等历史和艺术方面问题对《南京大屠杀》大型历史组画创作方案的进行论证,肯定了目前创作稿的设计方案,并提出了完善修改意见。

  专家建议增加组画作品到13张;单一的尺幅应根据内容要求在尺寸上有所变化,打破单一尺幅的历史画的样态;其次是在写实的基础在色彩和形式上采取适当表现性手法,突破全因素的场景写实的历史画的局限,吸收大幅壁画的手法。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现代历史一场空前的劫难,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山铁证,它的历史真实不容抹杀,首先是如何真实再现这场屠杀的历史面貌。而艺术真实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对历史真实进行艺术概括和艺术的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历史的风貌和本质的形象与情景。一张优秀的历史画即是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真实更加恰当的结合。同时,《南京大屠杀》组画是博物馆的艺术,作品的环境人物应合理可信,创作内容与艺术手法相得益彰。同时,作者需考虑到未来的陈列场所受众面较为广泛,面对不同年龄和各个教育层次的广大观众,作品应传达出正确的历史观和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传递真实可靠的历史信息和积极的社会文化意义。

  该画作的作者迟连城教授是我国有影响力的历史题材油画家,他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他曾经创作的30余幅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陈列。

  为了完成这个历史画巨幅作品,迟连城教授搜集了大量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和服装道具等。在几次草稿设计过程中,他拜访国内著名历史画家侯一民、陈坚等著名美术家,就画稿的设计广泛征求美术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作品预计在三年内创作完成,完成后的油画将长达60米,是迄今为止描绘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最大的一幅作品。